第五十五章 初步改革-《末世之重建中华》
第(2/3)页
不过西方的资产阶级就是利用工商业的崛起自然的挤垮了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虽然工人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但工业却是和商业一脉相承的,现在大部分的江南商贾都是亦工亦商,徐州地界也有不少眼光长远的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身手工业,封建土地制度面临着解体,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把握好尺度和政策,认清形势,可保证中国先于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俩人讨论了一顿,终于达成一致,那就是先从商业入手,不过把握怎样的原则却是大问题,因为商人一般都重利,而且明代的商业税定的太低,朱浩想要维持正常的运作,税率至少要百分之三以上,如今他虽然有了辖地的征税权,但怎样说动这些抠门的商人是个问题。
突然朱浩想到后世的一个经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富农,拉拢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孤立死硬分子终于解决了土地问题。
“这样,先不急着定政策,你先排查一下咱们辖区大小商户有多少,都有什么产业,有哪些人品行不错,哪些人思想开明,哪些大户比较有影响力。然后再行判断。”朱浩想了想道。
“好,我立即安排。”
年轻人就是效率高,王夫之动员了大量人员,历时二十天时间终于掌握了三府二十六县的商业状况,大体以徐州为中心,越往北商业越萧条,往南则兴隆。
共查到在册的特大商贾十三家,次等商贾七十五家,一般商贾最多有五百多,沿街的小贩和小铺则没统计在列。
其中有三家特大商贾对朱浩表示出了热情,另有五家正在观望,这八家算是比较开明的。其余的兴趣不大,其他级别的商贾一般都以这些大富豪马首是瞻。
朱浩大体知道了状况后,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比较开明的商人拥护自己,如果自己的商业政策能顺利实施,据推算,每年可收税一百五至二百万两白银,虽然比自己的家产还不如,不过也是一个巨大发展,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商业体系。
头疼!他虽然有不少赚钱的点子,可涉及到商业交流及联合方面就有点脑子不够用了。想起后世的种种经济方面的内容,渐渐有了一些思路。
想通后,朱浩命王夫之带着自己的名帖将那八名比较开明的商人请到大帅府,打算跟他们来一次长谈。
没过几天,八大家几乎同时来到大帅府,其中兖州一家,徐州五家,淮安府两家。看来自己在徐州的威望还算不错,大部分都是徐州商人,八大家控制了三府四分之一的商业资本。
这八家分别是兖州程家、徐州汪家、张家、于家、马家,淮安陆家、胡家,其中以汪家和胡家实力最为雄厚,再加上陆家,这三家就是明确支持朱浩的商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