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随他的便-《苟个富贵盈门》


    第(2/3)页

    来安西有环境的原因,也有徐义自身的原因,但久居安西,绝不是徐义所想的。

    事实上,徐义还是想多了,或许太把哥舒翰看的过高了,把崔珪忽悠人的本事看的太低了。

    陇右大胜的奏报是到长安了,神策军打穿南线就任安西的方案也奏报朝廷了,可在整个奏报中,也对火炮乃至排枪法做了介绍。

    不过,更多的笔墨,则是在陇右军和神策军相互配合和策应上描述。

    这样的奏报,确实也被圣人知晓了,只不过是李林甫简单的做了介绍。整个朝堂对于神策军战力的评估,也就是相当于陇右军精锐的层次。

    崔珪是个世家出身的边州刺史,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地方州府,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在崔珪看来,这时候不过早的暴露神策军的战力,对于当下乃至后面朝堂的动荡,是有绝对好处的。

    为说服哥舒翰,崔珪更哥舒翰来了一次彻夜深谈,终于形成了一个奏报神策军战功却不暴露神策军战力的奏章······

    这就是当今大盛的地方节度使和朝堂!

    徐义带着神策军西行,到了后期,即便陇右军和吐蕃的战斗烈度已经减弱了,吐蕃已经遣使进长安了,而神策军的行军,依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吐蕃在明白神策军的战力和目的后,已经将神策军当成一支穿过吐蕃境内的商队了。

    随他的便吧!

    哪怕是整日看着神策军在自己境内晃荡很膈应,也只能随他的便。

    没办法呀!少量的队伍拦不住,只要稍微调动防御的队伍,陇右军就跟吃了鸡血似的,没命的攻击防线。

    尝试过了,每一次都是这样,哪怕是已经离鄯州很远了,只要吐蕃这边有异动,陇右军就毫不含糊的攻击边界。

    这玩的,实在是让吐蕃没办法。

    关键是,神策军通过的区域,也就是一条商道,除了常规的设置一些卡口,大部队调集根本就做不到掩人耳目,更是无法长时间供应粮草。

    也是,从青海湖到敦煌的南线,即便是在后世,人口已经十几亿的程度了,这条线依然是很多的无人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