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少了这十万人的负担,剩下的四十万青州百姓回归原郡。 虽沿途奔波、劳顿非常,但应当也能比之前过的好上一些了吧? “不是说来长安可以分到田地吗?为何又让俺们回去?” “听说是因为俺们人太多了,长安容不下……” “这可如何是好……” “算了吧,总算每族皆有小半人能留下,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那老头便是长安主事之人么?既然长安之地无法容纳我等,为何还夸下海口,我等从青州迁徙至此,又要原路返回,他可知此行艰难?” 吵吵闹闹,还是吵吵闹闹。 涉及到几十万的人,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 饶是青州官员们统筹分配的能力相当出色,在这些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也足够高。 谁留下,谁离开,仍旧是一道非常复杂的选题。 不知不觉天黑了,然后又亮了。 又黑了下去。 如此两天两夜过去。 乱糟糟的青州百姓队伍才总算回归了秩序。 这还是在长安城外三军的看护下完成的。 若是无三军在侧,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 决策既出,留下来的十万人情绪虽然不高,但神色间隐约也能看见喜色。 必须离开的四十万人则哭哭啼啼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心有不甘者有之。 但他们似乎也已经接受了命运。 抱着小孩、扶着老人,牵着牛车或羊车,三步一回头的远离长安。 而荀彧,也已经两天两夜未曾合眼了。 虽短暂进过米水,但显然已到了极限,脸色苍白,身体摇摇欲坠。 “荀彧,你干的好事!” “就当本官从来未曾认识过你!” “你我恩义已决!” 青州百姓不能全部留下。 对应的,青州官员当然也不能全部留下了。 抽中返回签的青州官员们路过立于路旁的荀彧,或冷声斥责,或宣布绝交。 “诸位……慢走……” 已近乎油尽灯枯的荀彧,嘴里艰难的蹦出了这句话,目送一众青州官员率百姓离去。 事情…… 总算是办完了…… 世人毁我谤我,都无所谓了。 总算是……没有对不起陛下! 荀彧这般想着,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此乃三军管制地界,何人敢纵马疾驰? 荀彧皱眉,动作有些迟缓的回过头。 他心中想,是不是太累了,听错了? “圣旨到!青州百姓何在!留步接旨!” 马上骑兵手持黄娟,高声呐喊,四方震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