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陛下折煞微臣了,此事确实是臣办的不妥,只顾让青州官员多带百姓来投,却忘了叮嘱他们不可带上过多的百姓……” 顿了顿,荀彧摊手解释道:“这臣也想不到啊,臣实在无法预料,那青州官员竟能带来五十万之众的百姓,请陛下见谅……” “荀卿,朕刚才所言皆发自肺腑,你为朝廷、为长安,立下大功了啊!” 见荀彧仍然在解释。 刘协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搞得好像自己刚才在说反话一样。 可是他真的无此意啊。 百姓来投长安,难道不是越多越好吗? 怎么可能会嫌少。 “陛下……臣惶恐啊!” 刘协越这么说,荀彧就越是内心不安,“五十万青州百姓,长安如何安置的下,田地想必是不够分了,这是臣思虑不周所造成的,此事责任当由臣一力承当,陛下打算遣返多少人,直言即可,臣必定不会让陛下背负恶名的!” 荀彧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做出了极其艰难的决定。 然而听完他这句话后。 刘协的表情就更加无奈了。 该怎么说才好呢…… 荀彧这番话。 倒也的确是赤胆忠心了。 毕竟没有哪个文臣会不爱惜名声的。 荀彧若是一力担下驱逐百姓的责任,从此以后,他的恶名不说天下皆知,至少在青州这块地界,将臭不可闻,再也不会有任何一个青州百姓说他半句好话了。 牺牲力度还是相当大的。 刘协表示很欣赏荀彧替主分忧的这份担当。 但事实并不是他想的这样,他只得神色严肃,沉声道:“荀卿,朕以列代先帝在天之灵向你发誓,朕真的不是在说反话,青州如今来投长安的百姓有五十万之众,这在朕看来,真的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大好事,而荀卿你,也真的是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劳!” “陛下此言当真?” 见陛下连列代先帝都搬出来发誓了。 荀彧表情变得呆滞,惊疑不定。 说不相信吧。 陛下已言尽于此,他似乎没有理由不相信啊。 说相信吧。 可是事实却显得如此荒谬,让他没理由去相信。 百姓怎会越多越好呢。 要知道这五十万青州百姓,可是拖家带口,真正能用于劳作的青壮年可能还不到十万人。 而剩下的四十万人,不说全部是累赘。 至少也是大半个累赘了。 以长安户部财税之紧张,又怎能凭空养活这四十万百姓呢? 若是养不活,岂不是徒生混乱,这些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荀彧不相信以他的眼光能看到的后果,陛下如此雄才伟略却看不到。 “荀卿还是不相信么?” 听荀彧的语气,刘协就知道,即便他已经这么发誓了。 荀彧显然还是不相信。 这倒是也可以理解,从以前的相处经历上。 刘协就深知荀彧属于那种死脑筋、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未必会回头的那种。 “这……陛下,不是臣不相信,实在是难以解决啊。” 荀彧忧心忡忡,唉声叹气。 “也罢,既然荀卿你这般想,那就去说罢,告诉青州官员,任其选择,留下十万百姓,剩余四十万百姓,原路返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