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西南方向十里外有异动? 又有敌袭长安? 刘协瞬间皱起了眉头,“查清楚了吗?” “正派人过去调查,臣以为城外已不宜久留,为江山社稷顾,请陛下速速回宫!” 帘外禁卫沉声作答。 回城当然是要回城的。 这可不是四海升平的和平年代。 小心无大错。 刘协当然不会在安全问题上犯糊涂。 从善如流,命车驾迅速入城,但却并未回宫。 “朕就在城楼上观望,查明原因后,迅速向朕汇报。” 到得长宁门城楼上后,刘协不再走了,下令说道。 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 若是当真有敌袭,那就必须要御敌于长安城之外。 既然如此,那他回宫还不如留在长安城楼之上呢。 有他在这里,至少这长宁门上下,绝无任何一个士兵敢于偷懒、懈怠。 而他若是回宫自困于高墙之内。 若是长安城门有失陷之危,那岂不是成了自断去路的愚蠢行径? 亲自坐镇城楼,命令传达。 很快长安三军俱动,严阵以待。 一股肃杀之气逐渐在城楼内外弥漫开来。 此时六部官员也有不少赶到长宁门城楼上的,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得知了城门戒严的消息。 御史中丞荀彧登上城楼求见天子。 见到荀彧后,刘协摆了摆手道:“荀卿不必再劝了,朕就在这长宁门上等候,不回宫,也哪都不去。” “陛下!误会了啊!” 荀彧满脸焦急地叫道。 “误会?” 刘协挑了挑眉,有些不解荀彧此言之意。 “不是敌袭……不是敌袭啊,西南方向乃是青州方向,臣近些时日正联系青州当地官员,已说服他们率民来投长安,想必这些人,就是慕陛下分田之策,来投奔长安的青州百姓啊,还请陛下暂令三军勿动,莫要惊了他们。” “青州来投百姓?” 刘协眯了眯眼,一时间不确定荀彧这番话是否能作准。 不多时后。 禁卫登上长宁门城楼,见荀彧立于陛下身侧,欲言又止。 “荀卿并非外人,汝直言即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