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踌躇满志-《穿越当饭吃之欧式春秋》
第(2/3)页
老头儿还不死心,仿佛接收不了掘突的神准预测:“还有齐国呢?燕国呢?这些当年周王室倚重的大国也不愿勤王?”
“燕国怕是太远了,还没得到消息。”掘突笑道。百间长立即附和:“确实太远,我们在燕国的线人都还没接上头,没有一点信息。”
“至于齐国嘛,自从周夷王烹了齐哀公之后,齐人就怨恨王室。恐怕正在说风凉话呢。”
“那倒也是。”内宰大人喃喃地说道,似乎还在琢磨着掘突那巫蛊占卜一般的神预测。
“不过,这些诸侯正合寡人之意。我就想把姬姓勤王势力团结起来,不用姜姓掺和。”掘突坚定地说,“这样才更显得我们是从道义出发,是为了维护周礼的秩序,所以才摒弃姬姜之争的成见,支持正统的长子——姬宜臼!”
其实,这背后还有更大野心。掘突想利用这次机会,把相对亲近的姬姓诸侯整合成一个稳固的联盟,以便进一步建立与周王室平衡的势力。而他的目标,正是这个联盟的盟主!
掘突目光转向内宰:“接下来一步,得您老出马了。”
“谨遵君上!”内宰应声而跪,他已经越来越不敢小瞧这位年轻的国君了。
“您经验丰富,深谙外交礼仪。请帮我拟一份信函,代我出使,力邀晋、卫二国领兵来郑,共商勤王大计!”掘突一把将内宰扶起,用期许的目光注视着他,“能不能请动他们,就看您的本事了。”
又过了大半个月,内宰果然不负众望,带来了好消息。以晋、卫两国为首,将各帅百乘之师,待黄河冰封之后,浩浩荡荡越冰面而南下,齐聚京城郊外,与新继位的郑伯掘突共商大计。
掘突听完汇报,脸上喜笑颜开。然而内宰却直言心中的隐忧:“恕老臣直言,此番出师有成,实属侥幸。晋侯与卫侯皆非池中之物,都有领衔诸姬之志。若非先君常年耕耘朝中,余威尚在,他们是断不会来赴会的。盟会之上,我郑国若想主导,恐怕不容易,难以令诸姬心齐,唯恐误了勤王大计。”
掘突撇撇嘴,经过东迁以来的几件大事,他以为老头儿已经对自己五体投地了,想不到还会时不时把功劳往先父身上扯。他心想:你觉得是先父余威起作用,还不如说是我灭了虢郐影响力大呢,人家说不定就是想来见识见识几乎空手灭国的诸侯新秀呢!
弦朱到底是商人,察言观色的能力一流。他很快看出领导有点不高兴了,笑嘻嘻地吹捧道:“君上足智多谋,自有办法拢住他们,内宰不必多忧。”
虽然明知这是拍马屁,不该沉迷,但掘突还是忍不住觉得听着很舒心。他打定决心不再理会内宰的提醒,并暗暗鼓励自己,如今的掘突已经不是穿越前那个什么也不是的地青了,而是郑国的君主,郑国的一切要靠他来决定!
在朝臣面前,这位年轻人踌躇满志,开始憧憬在诸侯面前纵横捭阖的景象,仿佛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附体一般。他积极练习赋诗和乐等宴会礼仪,期待有一个不输那个时代任何一位名君的风采。他甚至提前琢磨起新盟主的名号。是沿用周王朝已有的旧称——如上卿、方伯,还是学秦始皇那样新造一个类似“皇帝”的称号?
总之,盟会的一切都让掘突兴奋不已。
这个异地重生的郑国,和他们穿越的君主一样,同样充满了兴奋与朝气。内宰出马,负责操办盟会的具体事宜,在他富有经验的指挥下,各路臣工准备得井井有条。与此同时,大司马也加强了军队操练的进度,郑国之师越来越有兵强马壮的姿态。京城的商人们则频繁进出采购物资,从后勤上为盟会和军队提供保障。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有点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的中国,对即将到来的事关国家形象的盛会充满了期待。
转眼会期已至,老天爷很配合地送来了凛冽的寒风,提前将波澜壮阔的黄河牢牢冻住。掘突早早就来到了河边,天天在帐中北望。一日,天空的阴云沉重地仿佛要塌下来一般,雪花漫天飞舞,北方灰蒙蒙一片。他正在火炉边发呆,忽然帐门掀起,守卫的报告伴着冰风卷了进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