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微服私访-《穿越当饭吃之欧式春秋》


    第(2/3)页

    老头子看他一脸坏笑,心想这公子爷才稍微成熟了些,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接下来几天,掘突穿上普通百姓的衣服,满京城溜达,玩起了微服私访。他想搞清楚为什么商人在这里集聚,以及这些人是否如内宰所言的那样不忠不可靠。

    京城是座小城,因此不像镐京、洛邑、曲阜这些大城市有过严谨周密的规划,完全是自然发展而来的。虽说是自然,但不意味着没有规律。这种城市尽管没有横平竖直的道路和街坊,却拥有叶脉一般清晰的肌理。主干道打了个弯,连接着西北门和东门,路上车来车往,尽是运货的马车。大道两侧,生出来许多细小的支巷,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

    掘突看到这些巷道的入口很多都挂着一块招牌,比如“烛”、“弦”、“索”、“格”之类。进去一看,发现指的是巷中主要交易的商品。比如“烛”指蜡烛,“弦”指弓弦。在里面经营的人也大多是一个宗族的亲戚,以这个字为氏,冠在自己名字之前。掘突由此想起烛之武、弦高这两个春秋历史大名鼎鼎的人物,恰好也是郑国人,也许就是这些人的后代。看来郑国与商人确实有不解之缘。

    经过观察,掘突发现这些商人的交易以量大的买卖为主,通俗的说就是批发,证实了他认为这里没什么本地消费的猜想。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这种大型批发中转的城市一般位于交通发达的地方。掘突找了位烛氏的老头聊聊,果然这里天南海北的人来去都方便。

    “北边的黄河上可经洛邑溯流至京畿诸国,下可达卫、邢,甚至远到北燕。东边的济水直通齐、鲁。东南的颖水、雎水可达淮河流域的许、陈、宋、蔡。可以说除了长江流域的吴楚南蛮,大周朝数得上名号的大国,我年轻的时候都跑过。”烛老头讲起自己的经历如数家珍,两眼炯炯有神。

    “可既然主要靠水运,那就应该集聚水边的城市才更方便啊?比如东虢国和郐国的都城之类,就有这样的条件,你们为什么不去那些地方呢?”掘突继续打探。

    说到这儿,烛老头表情变成了苦瓜脸:“不是我们不想,是去不了啊!”他无奈地摇摇头,“我等商人大多是殷商遗民,大周朝哪个王侯看我们顺眼。”

    “改朝换代没必要跟普通老百姓这么记仇吧?而且这都几百年前的旧账了,谁还分得清经商之人是不是前朝遗民?”

    “您别忘了,大周初年,周公辅成王,就专门派他自家兄弟看着殷商遗民。本来倒也相安无事,偏偏他那几个兄弟想造反,顺带教唆我们的祖先也卷了进去。周公平叛之后,自然对我们恨得咬牙切齿,便不许我们从事正经行业,只能世代经商。他还指定除了东都洛邑、商朝旧都朝歌和纣王弟弟微子受封的宋国,其他哪里也不许我们长住。我们只好找这些国与国交界的地方落脚,才没人管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