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严绍庭带领征北大军出征前,他就已经成了三位老夫子认定的继阳明心学之门徒。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算是将他作为心学正统子弟的地位确定。 而在今日。 则是在三位老夫子的一手操办下,将心学正统子弟,抬到了新学开宗立派之人的地位上。 严绍庭不由的看向,同样是面露意外的自家老爷子。 见老爷子也是面色诧异,带着几分惊讶的注视着三位老夫子,严绍庭就知道,这事就是三位老夫子私下里定下来的。 而小名军狗的聂营吉,这时候轻笑着走到严绍庭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是老爷子们最后一点力所能及的心意,但也是你做的够好,不然便是老爷子们再宠爱,也断无可能做出这等决定。” “你也莫要推辞,受之即可。” 严绍庭目光闪烁:“世伯……” 聂营吉摇摇头:“莫要紧张,想想你当初做的那首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虽然你还不及三十,但文治武功却已非常人可比,而如今引领天下文脉的这座书院,也是你当初一力打造起来的。书院里头多少学问是承袭前人,革新当下?” “小子何德何能,安敢贪此等大功德?” 严绍庭还是有些犹豫,只觉得手中这三册书,越发的重。 聂营吉一阵大笑,颇为欢快,他伸手拍拍年轻人的肩膀:“书院授业百科,多少是前人不敢做,不曾做,未曾想到的?” 那边厢。 王畿老夫子亦是开口道:“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前唐孔冲远公作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老夫子轻步到了严绍庭身边,看向在场众人。 他笑着说道:“润物于心学,得其要领,我等今处之地,周遭可证。书院内外,百业百术昌盛,功德言行齐美。昌平书院者,源自心学,盛于心学,当为新学。” 严绍庭渐渐低下头,脸色却分外郑重。 而钱老夫子这时候也走了过来,站在严绍庭身边,低声说道:“我们这些老家伙,便是能长命百岁,也不剩几年光景,这学问上的事情,说到底迟早是要交到你们手上。百姓蒙昧,士风轻浮,正是要有润物你这等匡扶文风之人崭露头角。今上既已定下你为明岁恩科会试两考官之一,自是要以选拔英才为国所用。” 严绍庭点点头,而后目光凝重的看向钱德洪:“钱老夫子,学生……” 钱德洪摇了摇头:“莫要担忧,我等近来也已经商议好了,等开年之后,便行一回倚老卖老的事情,上疏进言,乞皇帝能于恩科多添几笔新学之题,此乃我等私心,欲要心学、新学子弟能多多入仕,增添力量。亦是为了天下公心,若国朝上下为政者通晓百业,或天下也能少几分弊端,如此百姓自然也能安平几分。” 听完这话。 严绍庭是彻底动容了。 老爷子们是将公道话和私心所求都掰开了摊在自己面前。 周围的人群也开始吆喝起来。 “少保虽年轻,却也是年轻有为,须知古有甘罗拜相,肩挑大任。少保文治武功,如何不能立起新学的招牌?” “若论心学,少保受昌平,百姓齐乐,言行合一,知之而行,若阳明先生在世,亦当有出师之言。” “还请少保接下此任,领我等于圣贤学道再进一步。” 说罢。 满场的读书人纷纷举臂合手,躬身作揖。 严绍庭赶忙将手中三册书本小心的放在一旁桌案上,而后转身朝着众人叉手作揖还礼。 “今有三夫子勉励,诸贤达劝言,若润物再不受之,恐是道貌岸然推诿之人。” “润物当受诸位之情,此后精心竭力,不堕阳明心学之名,不负三夫子赐下新学之道。” 说完之后,他又深深一礼。 嘭! 书院外。 烟花炸响,绽放于夜空之中。 百姓们的欢呼声从外面穿透进来,妇孺们的笑声,孩童们的呼唤声,此起彼伏。 声声入耳。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