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二十七章 武器装备要服务于作战-《军工科技》

    “是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路径规划模型。”林溪打开笔记本电脑,“我们采集了西北五省三年的电磁环境数据,让机器人在虚拟场景里‘跑’了十万次,学会了在信号干扰时自动切换到惯性导航+视觉识别的混合模式。上个月在电磁炮试验场测试,强干扰下的定位误差始终控制在3米内。”她调出一段测试视频,机器人在雪花状的信号干扰中,依然沿着光伏板阵列精准移动。

    周院士忽然转向吴浩,语气带着些郑重:“你们把这么多技术整合到一起,形成体系化能力,这很难得。但我担心一个问题:核心材料的供应链稳定吗?比如固态电池用的陶瓷隔膜,超级电容的石墨烯电极,这些要是被卡脖子,整个体系就垮了。”

    这个问题戳中了要害,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吴浩沉默片刻,打开身后的储物柜,搬出几个透明样品盒:“左边是我们自产的陶瓷纤维隔膜,用的是XJ的石英砂;中间是石墨烯电极,原料来自内蒙古的石墨矿;右边是钙钛矿材料的核心组分,用的是青海的盐湖提锂副产品。”他拿起一个隔膜样品对着光展示,“除了设备用的少数精密轴承,所有核心材料都实现了国产化,连生产设备都是我们自己改的。”

    张副总看着样品盒,忽然问:“潜艇用的超级固态电池,8.6兆瓦时的容量,安全性怎么保证?深海压力那么大,万一短路后果不堪设想。”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水下装备的安全冗余必须做到极致。

    吴浩调出电池组的结构图:“我们做了三重保险:单元级的熔断保护,模块级的泄压通道,系统级的惰性气体灭火。去年在南海做过深海摹拟测试,把电池组压到300米水深,故意制造短路,结果只有故障单元被隔离,整个电池组还能保持75%的输出。”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自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敢说它是跨时代的——安全性能比现有技术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随着讨论的深入而愈发凝重,又带着一种思想碰撞产生的灼热。当技术细节的尘埃渐渐落定,张副总放下手中的笔,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聊了这么多技术,我倒想换个角度。”他的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这些储能也好,新能源也罢,用到战场上,最终要服务于作战。你们觉得,这些技术会催生出什么样的作战样式?或者说,我们该用什么样的作战思想,才能把这些技术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原本聚焦于参数和数据的目光,瞬间投向了更辽远的未来战场。吴浩沉吟片刻,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似乎在梳理脑海中那些零碎的想法。

    “张副总这个问题,我们团队内部也经常讨论。”吴浩抬起头,眼神明亮,“如果说传统战争打的是钢铁产量、弹药基数,那未来战争,很可能打的是能量的‘周转率’和‘精准度’。”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前,调出一张动态示意图——上面是无数闪烁的红蓝光点,像夜空中的星辰在移动。“您看,这是我们模拟的一个战术场景:前沿部署的‘沙行者’机器人集群,既是侦察节点,也是移动的能量中继站。它们背上的光伏板和小型储能模块,能为单兵的激光步枪、微型无人机持续供电。当需要发起攻击时,分散的能量节点可以快速组网,为电磁炮或定向能武器提供瞬时大功率支撑。”

    “这意味着什么?”吴浩转过身,目光与张副总相接,“意味着‘去中心化’。不再依赖大型发电站、大型补给车队,每一个作战单元既是能量的消耗者,也可能是生产者和传递者。就像草原上的狼群,单个个体或许力量有限,但通过高效的协同,能爆发出远超个体总和的战斗力。”

    张副总微微颔首,手指在笔记本上写下“去中心化”四个字。“有点意思。那这种作战样式,对指挥体系会有什么冲击?以前我们强调‘集中指挥,分散执行’,未来是不是要反过来?”

    “是‘动态聚散’。”吴浩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平时分散部署,各自为战,保持低功耗静默;一旦发现目标或需要协同,能迅速通过能量网络聚合战力,形成局部优势。这就要求指挥系统更‘轻’、更‘灵’,像神经网络一样,能快速传递信息,而不是层层请示。”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边境冲突,对方突然增兵。传统模式下,我们需要调动后方的重装备,耗时耗力。但如果前沿部署的是搭载了超级固态电池的轻量化装甲集群,配合分布式的能量补给站,它们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能量集结,迅速形成防御或反击力量。这种反应速度,可能会彻底改变战场的博弈逻辑。”

    周院士一直在旁边静静听着,这时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吴浩刚才说的是能量驱动作战样式的变革,那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你觉得未来的武器装备,会朝着哪些方向演进?是在现有基础上迭代,还是可能出现颠覆性的新形态?”

    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发展的本质。吴浩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夜色中依然泛着微光的光伏阵列,仿佛能从那些沉默的蓝色板面上,看到未来的影子。

    “我觉得会是‘双轨并行’。”他转过身,语气笃定,“一方面,现有装备会持续迭代,比如电磁炮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激光武器的功率更大、小型化更好,这是‘渐进式创新’。另一方面,随着能量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新装备,这是‘颠覆式创新’。”

    他举例说明:“比如‘能量护盾’,以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但随着超导材料和超级储能技术的发展,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在装甲车辆或舰艇周围,形成一个由高强度电磁场或等离子体构成的护盾,抵御来袭的弹药。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实验室已经在做小型化的等离子体发生器试验,虽然离实用还有距离,但方向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