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后一步则是用模具制作泥砖模型。 将踩踏好的柔软混合泥,用力放入成形木框架里,并用木板捣实拍平后,将木框提起来,就形成了泥砖坯,放在平地上晾干。 晒干之后的泥砖,就可以用来建房子了。 这样的泥砖,一块能顶三四块普通的红砖。 在周济民小的时候,可没少干这活。 乡下农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建造这样的房子。 不过,还有瓦片、横梁和石头等,这些材料,都省不了。 黄小花不愿意接受周济民的恩惠。 却愿意去秦家庄、刘家大队等借钱。 只有建起大房子,这个家才算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她不知道的是,她从秦建国那边借的钱,其实就是周济民的。 也不多,拢共就十五元。 建房子最大的两笔开销:瓦片和泥瓦匠。 再算上黄小花平时省吃俭用的2元5毛3分钱,她认为足够了。 横梁还是她进山砍伐的,村里的叔伯也帮了不少忙。 现在就差泥砖和石头了。 「行,你们也不要太累了,两千块也差不多了,等国庆过后,就要开始挖地基了,十月中之前得建好,要不然到时候冷风过境,你们可就苦了。」 黄小花却笑着表示,她们都不怕苦,只要有希望,就什么都不怕。 说着说着,却流眼泪了。 周济民知道,这是想她父母了。 可他也无能为力啊。 从黄家村离开的时候,周济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 后座上的小金鱼,却还念叨着哪个是盼娣哪个是来娣。 主要是黄小花她们家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长得一毛一样,要是只看脸,那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呢。 听着她稚嫩的声音,周济民的心情更好了。 17号这天是周四,工厂还要上班。 在大家都忙着炼钢铁的年代,中秋放假都成了奢侈。 所以仅有半天假期而已。 从城外回来的时候,工厂的几根大烟囱还在释放着浓浓大烟呢。 把小金鱼送回家之后,下午,周济民又回了一趟北大。 「老师,月饼还吃吧?」 进入主任办公室,周济民便笑道。 段学复笑着应了一句好吃,你师娘可念叨你了,想问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到家里一趟。 周济民没有明说,只是表示有时间就会过去。 燕园里,可是住了不少大名人。 等再过几年,唉,日子肯定难过咯。 所以,他可以稍微亲近段学复,但不会交往过甚。 就是怕燕园里的其他文豪。 而数学是非常纯粹的,学数学的这群人,也都比较纯粹。 加上数学本身是所有学科的根本,地位尊崇。 这就是他选择数学的原因之一。 跟段学复闲聊了一会儿家常,这才开始步入正题。 十个课题,段学复让他选了三个。 时间放得宽松了一些,两个月内就要完成。 完成三篇论文,通过他的检查后,才算达标。 并且,段学复叮嘱他,千万不可以闭门造车。 想不明白的点,一定要回学校,多问人。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有疑问,肯定会向您请教的。」 周济民压根没想这想法。 他现在想的是,这两个月的长假,该干点什么好呢? 眼下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周清娴的断奶,而是丁秋楠的预产期。 虽说距离生产,大概还有三个月左右,可是很多事情,也该准备起来了。 比如产房! 以现在医院的卫生条件和环境,周济民觉得,还是在家里生吧。 因此,小跨院就是产房了。 暖气供应啥的,都得准备好。 卸货之后,正好在小跨院这边坐月子。 环境清幽,月亮门关上,就是一处小天地了。 带着这些想法,周济民回到了家,却看到小金鱼她们忙碌的身影。 「跑这么快干嘛呢?」 周济民一把捞起跑最后的小金鱼,好奇地问道。 都要过节了,好不容易休息,还往小跨院这边跑干嘛呢? 「啊,大哥,黑妞生了呢,好像小灰也要生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狗生狗崽有什么好看的?」 说是这么说,但周济民还是把她放下来,一起跟着进了小跨院。 小跨院的院子里,搭建了三个小棚。 那是三只大狗的产房。 平日里,大家都不怎么过来小跨院这边。 所以,就在小跨院的院子墙角下,搭建了狗窝。 不过,大黄和旺财两只还是住在影壁后面的狗棚里。 丁秋楠她们此时正围着黑妞的狗窝,看着那五只狗宝宝。 还别说,刚出生没多久的狗崽,真的是萌到爆。 对于同样怀着孩子的丁秋楠来说,粉嫩粉嫩的狗崽们击中了她心中的柔软。 黑妞不停地舔舐着狗崽,对主人们的存在视而不见。 但只要有人敢摸狗崽,它马上就会呲牙警告。 「好了,楠楠,你该回去了。」 周济民看了一会儿,就赶人了。 不管狗崽如何萌,那都是自家的,又不是不能看。 可也不能一直盯着看啊。 「小晴,你们也该回去了,等它们长大了,再来跟它们玩。」 虽然不舍,但大家都听话地离开了。 今天范招娣没有过来,周济民有些担忧周清娴小家伙会不会想喝奶。 结果,丈母娘说了,小家伙不吵不闹,喝了奶粉就睡。 如此,周济民才放心下来。 但还得等几天,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可以断奶了。 早在七月份的时候,丈母娘就开始有意识地给小家伙添加一些辅食了。 只不过她很挑嘴,纯粹煮烂的稀粥,不要。 但加了煮烂的肉,这粥,她会喝。 现在她每天可以喝一小半碗了,大部分还是靠奶粉才行。 今年的中秋,是两家人一起过。 老丈人他们一家也都过来了。 讲真的,梧桐树大杂院那边,都不如以前热闹了。 订婚宴过后,周济民去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是他不愿意去,而是没机会。 接送丈母娘到家里带孩子的事,老丈人接手了。 平日里,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老丈人自个带回去的。 所以,周济民没事干嘛跑那边? 今晚,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多少都会比平时丰盛一些。 黄小花一家,因为周济民送了衣服和月饼,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 杨夫人吃着月饼的时候,念叨着孩子,搞得老杨的心态差点崩了。 但老杨必须承认,家里很冷清。 并且周济民家里,肯定非常热闹,这样一对比之后,老杨心态还没崩,都算厉害了。 天色刚被夜幕笼罩,东边的月亮就差不多要升起了。 小金鱼对月亮没什么想法,她只对美食感兴趣。 家里有很多厨艺高手,但今晚全都给大哥打下手。 毫无疑问,做饭最好吃的,还得是大哥。 作为家里的试吃员,小金鱼当仁不让地拿起快子,尝了起来。 「小金鱼你又偷吃,说了你多少次了?」 被二姐逮了个正着的小金鱼,脸不红心不跳,道: 「大哥都没说话,二姐你就别插嘴了。」 「哟,拿大哥吓我是不是?」 二姐眼睛一眯,小金鱼顿时跪了。 「不是不是,是大哥让我试吃的。」 瞧她摆手摇头的模样,周济民都乐了: 「要不是你央求我,我能让你拿快子吗?就我做的菜,什么味道我不知道吗?还需要你尝?」 小金鱼顿时蔫了,特别是二姐杀气腾腾的样子,她更是无比幽怨地看了大哥一眼,然后放下快子: 快跑! 不愧是家里的开心果,只要她在,家里总是免不了鸡飞狗跳的。 等她被二姐收拾一顿之后,四哥又过来撩拨她,问她菜好不好吃? 然后两兄妹都被周济民一个暴栗: 「经常吃我做的饭菜,好不好吃,都得吃,赶紧给我端菜去。」 受到牵连的小金鱼,都被笨笨的四哥给气死了。 还好,客厅里摆满了香喷喷的菜,顿时让她满肚子的气不翼而飞。 中秋刚过,留给小金鱼印象最深的,除了月饼,就是晚上的那顿美食了。 因为她大哥制作的晚餐,赫然谭家菜。 前面四道菜分别是黄焖鱼翅、清汤燕窝、红烧鲍鱼和扒大乌参。 第五道是草孤蒸鸡,然后是一道素菜虾子茭白。 而第七道则是清蒸鳜鱼,以及第八道黄酒焖鸭。 最后两样是银耳汤和酥盒子,这是汤和甜点。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想要吃到正宗的谭家菜,那是很难的。 毕竟,不是谁都能去京城饭店吃饭的呀。 去年,也就是1958年,谭家菜就迁入了京城饭店。 如果有机会,其实可以去京城饭店吃一顿。 但,如果可以在家里自己做,不是更好吗? 做好谭家菜的关键,那就是干货的发制和高汤老火烹饪海八珍。 厨师的手艺很关键,周济民虽然不如正宗的谭家菜传人,但多年的手艺,也多少有些心得。 何况,他还是开挂的。 吃过他做的谭家菜,一家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甚至丁秋楠她们还认为,就算周济民不去读大学,就凭这厨艺,也能开一家餐馆养活一家人。 对此,周济民直接吐槽道,他才不要当厨子呢。 能吃上我做的饭菜,你们就偷着乐吧。 一家人笑笑闹闹,中秋便过去了。 国庆节,转眼就到了。 但是,周济民没等来国庆节,反倒是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学校来人喊家长,因为周济康跟人打架了。 老三跟人干架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周济民非常惊讶。 在家里,就属他最老实了。 二妹遇事冷静,也不爱惹事,喜欢管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但在外面,相对漠视。 排行老四的周济同,平时就是普普通通的那种,但偶尔也会调皮捣蛋一下,还算听话,但也不是完全听话没有主见的那种。 小金鱼就更不用说了,家里的开心果,同时也是捣蛋鬼。 但是老三呢? 也就是上次跟李卫东打架的时候,让周济民发现老三多少有些腹黑和血性。 可总体来说,老三就是属于能不动嘴就不动嘴的那种,非常安静。 在家的时候,基本上很少听到他发表意见。 将沉默式腹黑,贯彻到底。 因此,周济民听到老三跟人打架的时候,才会那么惊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