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九六九年七月,这是一个酷暑的夏天。 人家北美已经快要结出盛夏的果实了,而莫斯科和内地,却只能够干瞪眼,什么都做不了。 被超越的感觉,很难受。 特别是莫斯科,明明是他们率先朝着月球进攻,明明是他们第一个发射卫星,是他们拿下了很多航天里的第一次。 结果,临到头来,最大最肥美的果实,却是要被华盛顿给摘走了,这种无力感,实在令人难受。 但是,他们似乎除了眼睁睁看着阿波罗十一号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外,看着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两人踏足月球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但凡他们现在有任何武器或者能够阻止他们的手段,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坐以待毙’。 当阿波罗十一号飞船进入地月过渡轨道之后,飞船跟第三级火箭分离,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两天半之后,开始接近月球。 由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两位宇航员进入登月舱,驾驶登月舱与母船分离,下降至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此时是巴兹奥尔德林留在指挥舱内,继续沿环月轨道飞行。 至于已经登月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则是在月球表面展开太阳电池阵,安设月震仪和激光发射器,同时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 之后阿姆斯特朗就会驾驶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跟母船汇合对接。 后续就是启动服务舱主发动机使飞船加速,进入月地过渡轨道返回。 在接近地球的时候,飞船进入再入走廊,然后抛掉服务舱,使得指挥舱的圆拱形底朝前,在强大气动力作用下减速。 进入低空时指挥舱弹出是哪个降落伞,进一步降低下降速度。 到了七月二十四号这一天,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阿波罗十一号飞船指挥舱顺利降落。 这就是整个阿波罗登月的全过程。 作为全程关注这一事件的陈国华,同步卫星一直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地球这边,可谓是看了一场直播呢。 尽管陈国华没办法实现登月计划,但是在同步卫星上面,他可是祭出了不少超现实的摄像黑科技。 也因此,在距离地面三万六千公里处地球同步卫星、月球探测器等相关卫星,忠诚地将阿波罗十一号飞船的登月大部分过程都记录了下来。 如此一来,陈国华可谓是看完了人家是如何登月的。 北美是真的牛逼,也是幸运的。 这也是北美最为巅峰的时刻,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一刻有这么牛逼过。 在陈国华看来,惟一能够跟阿波罗十一号飞船登月相提并论的,大概就是一九四五年,北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胖子和小男孩这两颗原子弹了。 “国华,我们未来应该也是可以做到登月的吧?” 同样是观看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如何登月全过程的邱宗岳,此时满是期盼地看着陈国华。 后者闻言,却是摇摇头,道: “领导,不知道您有没有关注到一点,那就是北美此次登月,确实是成功了,可是他们付出了两百多亿美金,却只是为了月球表面那二十二千克的岩石和土壤样本,您不觉得这是最贵的土了么?” 额! 邱宗岳顿时错愕不已,转念一想,似乎,陈国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好家伙,紧锣密鼓地从一九六一年开始启动阿波罗计划,花费两百多亿美金,然后就只是为了月球表面的那二十二千克土壤??? 就,很离谱啊! “但是他们北美拿下了人类第一个踏足月球的国家的称号啊” “然后呢?赢了面子,里子呢?” 被陈国华这么反问,邱宗岳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事实上,陈国华说得根本没什么毛病,之后的北美,航空工业局之所以没落下去,还不是因为没有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盈利之路嘛。 至于说将飞船这些科技产品放到博物馆,然后收门票费用? 这能有什么作用呢? 门票费能有多少钱? 阿波罗计划可是两百多亿美金的成本啊,这门票费用得收多少年才能够收回来呀? “人家北美家底厚实,花掉这几百亿美金,根本没多大影响,但是我们呢?” 这是陈国华第二波反问,邱宗岳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 如果只是为了月球表面的那二十二千克土壤,根本没这个必要啊。 当然,邱宗岳可以反驳说,北美未来还是可以从月球那边带回来更多的土壤或者金属矿物吧 可是,陈国华十分清楚,这里面的成本和营收,完全就是得不偿失的事儿,北美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内地现如今的情况就是穷,没钱! 而且研究员也少,很难在航天事业上面有多大的出息。 太空站项目不过是迂回线路,是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条路径。 必须得找出一条能够减少更多的航天成本的路径,让别人为此买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除此之外,内地的研究员以及新生代的研究员,都是十分堪忧的问题。 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肯定很难让太空站项目一直持续下去。 陈国华作为太空站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之一,必然需要提前考虑好这些事儿。 否则的话,到时候,要么缺人,要么缺钱,势必会让项目搁浅,甚至是从此沉下去了。 “登月计划虽好,但我们可以选择太空站这样的稳妥之路,来慢慢实现,而且太空站项目还能够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人工成本,当然,时间方面我们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多了” 听到陈国华的话,邱宗岳便立马说道: “我们自然是不缺时间” 话还没说完,他自己突然就不说话了。 因为他突然想起来了,之前他还跟陈国华说过,领导的身体可不太好,未必能够支撑得了多久。 这个时候说时间不缺,那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 或许他自己是不缺时间的,而且陈国华还那么年轻,更加不缺时间了。 但是对于上面的领导来说,时间就不太够用了。 教员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因此,就算是太空站项目,也同样如此。 甭管领导们怎么说,反正陈国华是没办法改变目前的计划进度,慢慢来呗。 国际社会上,关于阿波罗登月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虽说这种热闹,跟陈国华关系不大,但这就是历史时刻啊。 这也是极为难得的鞭策啊,陈国华当然会拿出来跟航天员们说一说了。 康济民、关秀玉、冯长富他们这些航天员在经历一个半月时间的选拔之后,成功胜出,可以留在航天员训练中心参加接下来的训练。 而作为太空站项目总负责人之一,陈国华也抽时间来跟这些航天员们见一面。 其中空间科学实验训练这部分,是陈国华最为关注的项目,自然是希望冯长富他们都能够熟练掌握。 在陈国华看来,八十名航天员被选拔出来了,都尽可能留下来,而不是被淘汰掉。 每淘汰一名航天员,太空站项目都会损失惨重。 毕竟培养一名航天员的成本,真的不低。 从飞行员开始,他们就已经是航天员的预备役了。 所有的航天员肯定是从飞行员当中选拔的,不可能从其他地方选拔。 因此,陈国华十分重视航天员的训练项目,也希望他们全都顺顺利利地通过测试。 八十人同步竞争,肯定比三十人、十人、五人的竞争要更加激烈。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当中,一九六九年的盛夏很快就过去了。 进入九月份之后,陈伟没有读四年级,而是跳了一级,直接读五年级。 现在的小学,从陈小梅读书的时候开始,也就是一九六零年景山学校建立之后,教育改革试验便已经开始了。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的小学,其实是五年制,初中是两年制,高中也同样是两年制。 当然,陈小梅他们读的时候,初高中还是三年,教育改革也不是一下子全国推广。 从景山学习开始,慢慢推广的。 而现在已经是一九六九年,早已经推广开来了。 如此一来,跳级的陈伟,一旦五年级顺顺利利毕业的话,那么明年九月份,他就开始读初中了。 而明年九月份,他也才十岁罢了。 十岁便读初中,多少有些可怕了。 不过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了,毕竟十岁的小孩,都已经开始计算工分了,跟妇女的工分不相上下。 并且这个时代,十岁的小孩也很早成熟,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五六年带娃经验了。 哪像后世的十岁小孩,还需要父母接送上下学。 “爸爸,为什么我不可以跳级呀?” 傍晚,翠花胡同。 陈思这孩子扁着嘴巴,拉着她父亲的大手,不解地问道。 她大哥已经跳过了四年级,她却不能够跳过三年级,直接读四年,不公平。 反正在她看来,这就是不公平。 “思思,你就这么想跳级呀?你看看你自己的个头,你跟四年级的学生站一起,那就是低年级学生,肯定不行啊” 一旁的陈小敏抢先笑着开口说道。 有道是天王盖地虎,思思一米三五。 目前陈思的身高就是一米三五,这个身高在三年级当中很一般,但进入四年级的话,那就是有点矮了。 “姑姑,我才不矮呢.” 不管男女,涉及身高问题,那都是十分敏感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