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国华笑呵呵地制止了他们,让他们先回去等着,他等下马上就会去实验室找他们。 过了一会儿之后,他这才来到实验室,跟章济川他们聊了起来。 整个极紫外光刻机的技术原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光源采用气体喷射靶激光等离子体光源或同步辐射光工作气体为氙气。 利用激光能或电能轰击靶材料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出极紫外辐射,这些辐射经过由周期性多层薄膜反射镜组成的聚焦系统入射到反射掩模上。 极紫外光波再通过反射镜组成的投影系统,将反射掩模上的集成电路的几何图形成像到硅片上的光刻胶中,从而形成集成电路所需要的光刻图形。 原理很简单,但是难度系数很大。 现在就就困在第一步如何制造出适合的靶材料。 也就是小锡球! 只有三千万分之一米大小的小锡球,这种靶材料的制造,本身难度就很高。 尽管陈国华已经在计划书里面说清楚了,如果想要获得极紫外光,确实只能够制造这种小锡球。 奈何章济川等人联合了设备研发实验室的一众研究员,鼓捣了好几个月,依然是没有什么效果。 此前,陈国华就警告过他们,当时他们还以为这个难度再怎么困难,那也只是五年罢了。 现在看来,肯定不止五年啊。 陈国华了解到他们遇到的技术难点之后,当即便跟他们展开来细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及如何制造小锡球这一点,就不得不提极紫外技术对光源的要求。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极紫外光源的产生有两种办法,激光等离子体光源和放电等离子体光源” “整套系统包括激光器、汇聚透镜、负载、光收集器、掩膜、投影光学系统和芯片” “一般而言,轻的材料比重的材料在极紫外区域的吸收弱,因此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掺锡的泡沫材料来控制极紫外光发射谱.” 章济川他们一群人,全都认真地听着陈国华的讲解。 这些技术,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操作起来,能够让人感觉到绝望。 因此陈国华在讲的时候,都会说到极为细致的细节。 即便如此,他们还会问得更详细一些。 一个小时之后,陈国华放下纸和笔,道: “行了,就这么多了,等你们消化完这些再说吧.” 说完之后,他就起身离开了。 接下来的时间,他就待在航空发动机实验室这边,跟进民航客机的研发工作。 作为他主推的项目之一,民航客机这个项目的进度还算快。 只不过,他最近分心的事情太多了,一是其他实验室,二是隔壁的直升机项目,三是数学报告会,还需要跟进一下轰炸机的后续事情。 所以他十分忙碌,导致整体的研发时间,会比之前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这两大项目的时间长了不少。 此外就是民航客机这个项目,原本的研发人员都被抽调走了不少人。 结果就是陈国华不得不对外招聘更多的大学生补充进来。 新手上路跟熟练老员工,区别可大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薛亚军坐在陈国华面前,聊起了过几天的报告会。 “目前抵达京城的外国数学研究者已经有一千八百九十七人,根据猜测,应该不会有更多的数学家前来参加报告会了” “莫斯科和华盛顿两个地方都封锁了部份数学家,没让他们离开”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杨振宁教授将会在明天回来” 听到后面这句话,陈国华顿时眉毛一挑,道: “那李政道教授呢?还有没有其他好消息?” 陈国华之所以连续几个月内,发表了十多篇质量顶级的数学论文,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让京城来承办一九七零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那么简单。 除了提高他自己的名气之外,便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办法,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 杨振宁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回到内地,除了他自己本身对祖国的感情之外,便是陈国华的劝说了。 何况,现如今的内地,脊梁骨早已经挺直了。 “我们还没收到李政道教授的信息,不过想来应该也快了吧至于其他好消息,暂时就没有了。” 听到薛亚军的话,陈国华点点头,表示理解。 有这样的好消息便不错了,做人不能够太贪心。 就是几天之后的数学报告会,只是来了这么点人,确实是有点太少了。 仔细想想,五月份即将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到时候到达现场参加的人数可是四千多人啊。 而去年十月份,来京城参加的外国数学家们都超过了两千人呢。 这一次,居然比上次还少人? 虽然都知道是莫斯科和华盛顿搞得鬼,但陈国华还真拿人家没办法啊。 只不过,搞数学研究的人,不都是比较纯粹的么? 他们不会自己偷偷跑过来吗? 就在陈国华念叨着的时候,库尔特哥德尔还真打算这么干呢。 这样的数学盛会,凭什么不让他去参加? 哈斯勒惠特尼准备来找哥德尔聊一聊陈国华最新那篇论文,结果没见到人。 连着两天都没见到人,就算哈斯勒反应再迟钝也知道不对劲了,何况他可是数学家,反应怎么可能会迟钝呢? “法克哥德尔,你不讲武德啊,居然偷偷跑去京城了?就只留下我一个人在这里?” 安德烈韦伊早就光明正大地离开了北美,他才不会管那么多呢。 如果惹怒了他,韦伊表示,以后别特么再来找老子搞什么科研项目了。 作为数学界大佬,他们自己本身就不缺钱,更不缺项目。 至于说陈省身等人,该去的早已经去了。 就剩下哈斯勒惠特尼他们几人了。 没想到哥德尔这家伙居然提前跑路了,混蛋! 生气不已的哈斯勒也没办法,只得连夜收拾行李,搭上最早一趟航班离开了北美。 再不走的话,到时候就要错过此次的报告会了。 虽说报告会持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既然都确定要去了,那肯定是尽可能参加呀。 何况他也不知道他感兴趣的那些论文会放在哪一天啊,所以还是得趁早去才行。 无独有偶,盖尔范德他们也借道欧洲,跑来了京城这边。 似乎这国际数学家大会就在京城举行了一样,而不是在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当然很清楚知道盖尔范德他们去京城参加陈国华的报告会,只不过他并没有非常严厉地阻止,否则的话,他们怎么可能离开莫斯科境内? 大意了啊! 望着东方,勃列日涅夫感慨不已。 当初莫斯科好心好意地帮忙,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好的队友,帮忙对抗华盛顿。 结果,现在双方不拔刀互砍就不错了。 最关键的是,东方那边已经成就了气候,追赶上莫斯科和华盛顿指日可待。 原子弹、氢弹、战斗机、轰炸机、人造卫星等都已经被研制出来了,甚至洲际导弹估计也要不了多久。 毕竟能够发射人造卫星,就足以说明火箭技术有多么成熟了。 只要有了成熟的火箭技术,那么洲际导弹肯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呀。 因此,如果不是当初那么大意,没有帮助东方的话,那么他们那边现在肯定还是农业大国。 当然,这一切都没有如果。 何况当初可是半岛战争,由不得任何人! 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却是,当初明明东京那边受到北美的资助更多,可却是没有那么快地崛起,反倒是东方却如此迅猛。 难以理解! 不止是勃列日涅夫感觉奇怪,就连远在大不列颠的哈德罗威尔逊也无法理解。 为什么? 明明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众多的红胡子,结果东方却是没有丝毫的动静。 就好像他们完全不在乎港岛一样,或者说是忘记港岛这地方的归属了。 相比较于麦克米伦,哈德罗威尔逊就没那么激进。 同时也因为他刚掌权没多久,所以他的事情比较多,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只不过,每每想到港岛那边的华润公司卖出去那么多产品,却跟他们无关,就一阵心疼。 现如今的东方又那么强大,各类国之重器都安排上了,估计要不了多久,他们都可以跟莫斯科、华盛顿他们坐而论道了吧。 “法克,难怪一直对我们之前的动作一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或许他们根本没有把我们大不列颠帝国当成对手吧?” 想到这里,哈德罗威尔逊突然觉得之前的丘吉尔、麦克米伦他们这些前任班长们到底有多么可怜了。 毕竟他们一直将人家东方当成假想敌,甚至多次幻想,一旦对方有任何想要收回港岛的行为,麦克米伦他们就会拼死抵抗。 这种想法,太可笑了! 只可惜,到现在的哈德罗才突然想明白通透这件事。 可悲又可笑,还非常可怜! “或许我应该庆幸自己觉悟得早?” 就在哈德罗威尔逊这般想着,也准备这样做的时候,找来幕僚们分析对策。 他想要减少这部分开支,将更多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方面。 只因为现如今,在远东地区的丁加机场和冈岛机场布置了那么多红胡子,还有那么多人力物力,这些都是巨大的花费。 并且完全是不必要的! “威尔逊,我必须得跟你说清楚,你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我们撤走那些布置,万一远东地区真的发生大事了呢?” “我赞同康斯汀的看法,既然我们前几任政府都已经布置好了这一切,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再去随便调整,何况这又能省下多少钱呢?”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便是这个时候,休理查德开口道: “我不赞同康斯汀和恩佐你们两人的意见,首先要知道这笔支出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何况现如今帝国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怎么就不缺钱了呢?” 顿了顿,休理查德又竖起第二根手指道: “第二,我们在远东的行动,不管有多么保密,难道北美、莫斯科、东方他们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都知道,我们不可能把别人当成瞎子才行啊,那么他们既然都知道,可又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行动呢?” 是啊! 如果是几年前,那么还情有可原,但是最近这些年,东方接二连三弄出来这么多大动静,全世界都知道。 可他们依然没有半点儿行动的迹象,为什么呢? 哈德罗威尔逊、康斯汀、恩佐、威廉姆斯等人顿时若有所思,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正如哈德罗刚才所说的那样,东方就是无视他们大不列颠。 尽管这个答案让人难以接受,可这应该就是事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