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真诚才是必杀技-《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3)页

    听完对方的话之后,陈国华疑惑地看向对方:

    “请问你是不是哑巴?还是说你说的是外语?不好意思,我听不到你的声音,但我能够看到你在说话.”

    对面的奥列格顿时蒙圈了。

    “我是说,我叫奥列格,我想邀请你去莫斯科”

    看对方一个字一个地说着话,陈国华心里都笑开了花。

    还别说,选择性耳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不好意思啊,同学,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我去找人帮一帮你吧.”

    这个自习室,并不是只有陈国华和奥列格两人。

    反正陈国华知道,书架那边,就还藏着一个人。

    此时听到陈国华跟奥列格两人的对话,躲在一旁的这人,都差点没忍住笑意。

    陈国华起身准备去找人了,奥列格追了上来,但居然没有追到,然后就在门口这边,便看到陈国华已经叫到人了。

    “同学您好,这里有个外国人,我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您看能不能帮帮忙?”

    同学还挺热情的,闻言当即便询问奥列格,甚至还直接用俄语跟对方交流。

    嗯,他们两人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但同学转告给到陈国华的时候,后者却耸耸肩道:

    “同学您好,可能是我的耳朵有问题吧,我现在也听不到您说话了”

    靠!

    该说不说,陈国华的演技真是超一流,把奥列格和那位同学都给蒙骗住了。

    此时,他们两人是十分懵逼的。

    “同学你真的听不到我们说话吗?”

    那位热情的同学,甚至还在陈国华耳边打了两个响指,结果后者却是没有什么反应。

    这个演技,只能说陈国华是真的拿捏住了。

    还好这个同学比较好忽悠,那位叫奥列格的老外,也挺好忽悠的。

    因此,陈国华乐呵呵地结束了这一次被邀请的事儿。

    奥列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能说那些人没有调查清楚。

    如果知道陈国华是一个聋子的话,那么奥列格绝对不会来这边的。

    之前那位德米特里,来了一趟北大之后,直接人间蒸发了。

    坐在自习室里面,陈国华虽然是在写论文,但心中却是暗笑:那位奥列格的家伙,还挺好忽悠的。

    旋即,他又叹了一口气,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只要快点度过眼前的难关,那么到时候,类似奥列格这样的人就不会再来打扰他了。

    同时他心中也对附近跟着他的那些人有些怨言:为什么要放这些人靠近自己呢?

    真特喵的坏!

    下课铃声响起,陈国华接到了于沫离,她抱着书本,在他面前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课堂上的乐趣。

    医药系的课程,肯定会了解很多药物层面的一些背后故事。

    比如现代版神龙尝百草、李时珍挖药等等,涉及到了很多有毒、无毒等等之类的药物。

    “以后跟你们班上的同学来往时,还是得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得罪别人”

    踩着二八大杠,听完身后媳妇的话,陈国华淡淡地说了一句。

    于沫离顿时嘟嘴道:

    “国华哥,我又不是那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得罪别人呢?”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以后肯定会注意的,而且我在班上还是很受欢迎的.”

    她也是冰雪聪明的才女,当然知道陈国华为什么这么说。

    毕竟陈国华现在经历的事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然而,陈国华想要说的并不是关于他自己的事儿,而是类似化学、医学等层面的学生,一旦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很容易出事儿。

    上辈子的时候,可没少这样的相关新闻报道呢。

    比如清北的那个才女朱令,复旦大学的研究生黄洋等等。

    活生生的例子,血淋淋的教训。

    陈国华也没有说太多,免得于沫离反感,甚至是叛逆。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就待在家中,没有再外出了。

    而程孝刚、吕进雄等人,则是在工作时间找到了陈恭禄、云婉裳、胡萍姑等人,希望可以说服他们,让他们来说服陈国华。

    可惜这件事也同样未能奏效。

    特别是云婉裳,她才不管那么多呢,直接就一句话顶了回去,谁也不能够强行改变她儿子的想法,他自己有决定自己未来生活的权利,无人可干涉。

    就这样,程孝刚他们提出来的方案,全都失效了。

    王树迎知道结果之后,沉默了好久。

    童敬之也很快清楚了这件事,当即便亲自来到了翠花胡同。

    “呵,原来是领导啊,您是要来带走我的吗?行啊,我现在就跟您走。”

    陈国华看到对方之后,冷笑了一下,当即便准备起身,跟对方离开。

    就很老实,不会有丝毫反抗。

    “坐!”童敬之大马金刀地坐在他对面,语气不容置疑:

    “我来不是带你离开的,而是想问问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医药技术研究所?”

    “我为什么要去?”陈国华反问道,童敬之顿时皱眉,沉声说道:

    “这可是你唯一能够自救的办法,你确定你不去?”

    “自救?领导,您想让我证明什么?全都是莫须有的罪名,一封举报信而已,就可以把我踢下来.”

    冷笑连连的陈国华,已然不会顾忌那么多,直接火力全开:

    “呵呵,我不知道这里面究竟还发生了什么事儿,但我这一生所走过来的路,清清楚楚,干干净净,明明白白.”

    “所以,我不知道我还需要证明什么,还需要怎么样的自救”

    “那么请问领导,您可以解释一下么?”

    童敬之早就领教过陈国华的牙尖嘴利,此时当然不会觉得很诧异。

    闻言,当即便跟陈国华说起了关于DNA亲子鉴定技术的事儿。

    听到这件事,陈国华心中诧异,表面上却没有什么丝毫的反应。

    对于这件事儿,他其实可以去做,但没有必要。

    因为去年他跟陈恭禄、云婉裳相认的时候,身体所带来的反应,让他十分确信,原身就是陈恭禄和云婉裳老两口的儿子。

    所以,即便他去了医药技术研究所,协助那位年桂圆专家完成了DNA亲子鉴定技术的研发工作,也不会改变这个事实。

    他无所畏惧,却不会去做这件事。

    毕竟事实已经十分清晰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就是陈恭禄的儿子,这根本没有什么好质疑的。

    偏偏眼前这位有关部门的领导,就是非要质疑。

    身为京城市民,陈国华很愿意配合调查,但是这件事,就不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别说其他,只要他答应了,那么短时间之内,都别想摆脱这个泥潭了。

    其他人可能不清楚,DNA亲自鉴定技术的难度,但陈国华绝对非常清楚。

    比如DNA亲自鉴定技术之一,便是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的办法。

    这个办法已经涉及到了更加高深、系统且庞大的基因遗传层面的知识。

    仅仅只是其他的技术都十分复杂了,以现如今内地的科技水平,五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原时空的历史上,内地在八十年代才开始进行DNA亲子鉴定技术的研发工作。

    而实际上,在一九八四年的时候,外国遗传学家杰弗里斯才发明了DNA亲子鉴定技术。

    反正在现在来说,陈国华几乎没办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去完成这个任务。

    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设备、生产力落后等原因导致的。

    “你真的不去医药技术研究所?”

    童敬之深吸一口气,没有回答陈国华的话,反而又问了一句。

    见陈国华摇头,再次给出了一个否定的回答,童敬之便冷冷说道:

    “希望你能一直这么嘴硬。”

    “领导,慢走不送!”

    这件事过后,陈国华的生活居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当中,就连那些监视他的人也撤离了。

    便是类似奥列格这样的人,居然也没有再出现过了。

    这就很美好嘛!

    陈国华觉得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窗外飘着雪,气温很低,室内温暖如春,火炉里的蜂窝煤烧得正旺,给这个室内一直持续提供热量。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十二月已经成为了历史。

    港岛,华润公司,正在总经理办公室内看报纸的柳冠中,突然眉头紧锁。

    只见一家名为星岛日报的港岛报纸,上面报道了关于北美那边的晶体管技术突破的事儿。

    那是仙童半导体公司发出来的公告,表示他们公司已经突破到了两百微米晶体管技术,很快就可以突破到一百微米以下了。

    届时,他们仙童半导体公司将再次引领全球的半导体产业。

    “才两百微米就报道出来,这个技术突破也不是很快啊.”

    尽管柳冠中的语气有些不屑,但他的眉头却是紧锁着。

    只因为去年八九月份,内地这边已经拿出来了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技术,并且在很多地方都申请了专利。

    当时仙童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等半导体巨头们,纷纷宣布加入晶体管缩小技术的研发当中。

    他们这些巨头也不是傻子,投入了这么多的资金进入这个晶体管缩小技术的领域,当然不是为了骗股民。

    而是因为这里面的利润,这绝对是半导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原时空芯片之父的杰克基尔比就是德州仪器公司的研究员。

    基尔比在一九五二年的时候,还是在全球联通公司上班。

    但由于北美反垄断法的压力,贝尔实验室便向全美三十八家公司低价授权晶体管的生产许可,其中就包括了全球联通公司。

    也因此,基尔比有机会进入贝尔实验室,参加为期两周的晶体管技术研讨会。

    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基尔比后来加入了德州仪器公司。

    也就是基尔比刚加入德州仪器公司的这一年,一九五八年的八月,他就发明了集成电路。

    这个家伙是想到了曾经大不列颠雷达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一九五二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到的一句话:

    随着晶体管的出现和对半导体的全面研究,现在似乎可以想象,未来电子设备是一种没有连接线的固体组件。

    所以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基尔比就在研究、调整中,将不同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放在硅片上制作出来了集成式电路。

    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的一九六零年初,不管是仙童半导体公司,还是德州仪器公司,都知道了集成式电路的重要性。

    而尺寸缩小的晶体管技术,则成为了推动集成式电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特别是内地这片科技荒漠,如此不毛之地都能够研发出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技术,有着众多技术高超、且在半导体行业苦心经营了很多年的科学家的北美,不可能研制不出来尺寸更小的晶体管。

    所以,即便是现在的两百微米晶体管技术,也依然让很多北美股民兴奋异常。

    下一次,肯定能够追上内地了吧?

    或者内地在去年九月份放出来的消息,只是骗人的把戏罢了。

    不少喜欢自欺欺人的人,总会利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我催眠。

    柳冠中看完这份报道之后,又重新查看了几遍,接着写了一封信,连同这份报纸一起传递回了京城。

    几天之后,文津街衙门办公室内的一场科技研讨会正在举办当中。

    华罗庚、闵乃大、吴几康、陈启宏等计算机领域专家,以及林兰英、杨世贤、雷海宗等半导体行业专家,全都列席了会议。

    会议的内容就是关于晶体管的事项,探讨一件事儿:之前陈国华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出来的一百微米晶体管是否应该放到国外进行售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