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礼尚往来(求月票)-《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3)页

    但从相差两斤的腊肉,也能看出来,上面还是更看重余德词他们这些北大学生的。

    其实也是磁芯板这东西的难度系数和重要性,远超碳纤维。

    因为磁芯板是晶体管计算机的重要元器件之一,而这代表了世界领先水平。

    可由于杨孝如、成时若他们并不能完全说是北汽人,所以奖励不可能跟裴益民他们拉开太大的差距。

    两斤的腊肉之差,已经差不多了。

    “以后我们要是完成了科研任务,也能有这样的奖励吗?那还挺不错的.”

    “现在粮食和猪肉份额都下调了,唉,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继续下调”

    “呸呸呸,乌鸦嘴,今年秋天的粮食收成肯定很好,怎么可能会再继续减少呢.”

    刘永芬和李爱民他们还在聊着天,但随着陈国华的身影出现,在王宝柱一声咳嗽中,全都赶紧装模作样地看起了书。

    见到这一幕,陈国华不由莞尔一笑。

    似乎他也已经成为了当初的那个‘凶神恶煞’的班主任。

    “看来你们也知道了隔壁科研所的奖励了,我说一句啊,奖励不算多,但总比其他部门要好得多。”

    “往后你们要更加努力,那么获得比他们还要多的奖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对于刘永芬他们这些大学生,陈国华很重视。

    相比北大的那群同学而言,王宝柱他们已经就是北汽人了,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

    因此,他说什么也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

    萝卜加大棒之后,整个十一号仓库的气氛变得更加不同了。

    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这两份资料,都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但即便再难啃,有了奖励这些在前面吊着,刘永芬他们自然愿意卖力了。

    何况现在他们也只是学习罢了,这差不多就是让他们再体验两个月的大学生活而已。

    抗一抗,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回到配件研发车间的办公室里,陈国华敲打着打字机,终于在今天完成了那篇数学论文的编写工作。

    于是他赶紧让高福去印刷厂,帮忙多印刷几份,然后他就准备提交给到期刊那边去发表论文了。

    中科院,陈国华来到了计算机研究所办公室,来这儿办点事。

    “老陈你来了,稀客啊,我们可是听说了,你最近又搞出来了好几个科研成果啊,你说你怎么这么快呀?”

    看到陈国华之后,蔡尚思等人顿时围了上来,比之前热情多了。

    见他们热情讨好的样子,陈国华突然心中一动:也不知道挖中科院墙角,行不行呢?

    “呵呵,我那两个项目都是很早就开始了,而且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你们抬举我了”

    蔡尚思他们却直言陈国华太谦虚了。

    他们几人都打听清楚了,除了上个月,陈国华拿出来的十万字节的磁芯板之外,前段时间又拿出来了碳纤维。

    尽管碳纤维这种材料,并没有见报纸,但也不是什么保密的项目。

    对外并没有提及是什么强度的碳纤维,仅仅只是说了碳纤维罢了。

    不过,鲁小石、孙宗鹏他们都知道,北汽那边给陈国华那群下属奖励了不少钱和粮食。

    钱还是其次,关键是粮食啊。

    尽管现在也只是粮食份额降低两斤,猪肉减少一两,但谁知道秋收之后,政策会不会变?

    上层的政策是什么样的,对于蔡尚思他们来说,不清楚也不了解。

    可即便他们是研究员,那也是要吃饭的呀。

    待在中科院这边,一汪死水,根本不会有什么动静。

    去年开始的晶体管计算机项目,现在都过去大半年了,结果目前还只是维持在百分之七十多的进度。

    距离真正完成整个项目,还有一段距离呢。

    然而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呢?

    但是,瞧一瞧人家陈国华这边,速度要多快就有多快。

    孙宗鹏、商崇新等人都不认为自己比陈国华那群下属差多少,可在奖励方面,他们确实差了很多。

    馋啊!

    “老陈,你就说一句话,我能不能参与到你的项目当中?”

    突然,见办公室里没有外人和领导的鲁小石,第一个开口了。

    他在陈国华耳边小声地说道:

    “我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去你们北汽那边帮忙的,你也知道我的能力,并不差”

    “我家里有五个小孩,我媳妇现在又怀上了,我得想办法给她们弄点肉才行,媳妇和孩子们都瘦脱相了”

    鲁小石刚说完,孙宗鹏也跟着眼巴巴地小声说了起来。

    后者的情况跟鲁小石差不多,也是有家庭的负担。

    陈国华听完之后,都万分诧异,鲁小石他们不都是知识分子么?

    怎么娶了初中生为妻?而且他们的工资也不是陈国华想象中那么高。

    最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像中文系那些作家一样,有稿费拿。

    办公室里的研究员,他们也只有发表论文的时候,才有可能拿到一点点可怜的稿费。

    可绝对不多。

    他们的工资是走技术员体系,目前也只是十三级,每月五十五元的工资。

    如果他们没有那么多孩子,粮食份额也没有下调的话,那么他们对物质层面的需求还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

    但现在毕竟不一样,时代背景之下,没人不会恐慌。

    五十五元的工资,原本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按理说,在京城没有房租等方面的大项支出,家庭支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就是日常开销。

    蜂窝煤、水电、粮食、蔬菜、油盐等等,以及鲁小石他们这些人支出中占比还不算小的部分:买书!

    首先书这玩意儿是目前所有商品当中,为数不多的一种并不需要票来限定购买的商品。

    而书又是鲁小石他们的精神食粮之一,算得上是必需品。

    反倒是烟、酒、花生瓜子等都是需要票的,不那么容易搞到。

    饶是如此,五十五元的工资,也足够了。

    可问题是,孩子众多,多买几本小人书,多买几块桃酥、椒盐三角酥,也差不多了。

    所以很难存下钱。

    现在粮食下调之后,鲁小石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去鸽子市。

    但风险太大,目前来说,不划算。

    更何况,相比去鸽子市,还不如加入陈国华的科研项目当中,这样来得更加划算呢。

    “你们都这么想的?”

    陈国华不动声色地看着孙宗鹏、蔡尚思他们几人,心里却是乐开花了。

    相比成时若他们那群人,蔡尚思他们才是最佳人选啊。

    如果能让他们帮忙干活的话,那毫无疑问是一件双赢的事儿。

    只不过,撬中科院的墙角,只怕后续没那么简单啊。

    蔡尚思他们全都点点头,可怜巴巴地看着陈国华。

    后者沉吟半晌,并没有立马答应下来。

    跟他们聊了一会儿之后,陈国华这才等来了夏培肃教授。

    “教授,我的那篇数学论文已经提交给到期刊了,这是我另外准备的一份.”

    “还有就是您让我写的论文,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完成它”

    “对了,我这次过来,还想问问您,运算器是否已经制造出来了呀?”

    一台计算机当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便是中央处理器。

    而中央处理器则是包括了运算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以及实现它们之间连接的数据、控制和状态的总线。

    除了前面的运算器,后面两者的话,陈国华都可以自己捣鼓出来。

    中央处理器当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其实是一种存储量较小、读写效率介于寄存器和主存储器之间的存储器。

    简单来说,它也是存储器之一。

    而陈国华早已经拿出了十万字节的磁芯板,这玩意儿就是存储器,差的就是一些接线等辅助罢了。

    因此,陈国华现在需要问中科院这边拿运算器就完事儿了。

    有了中央处理器之后,他再去找来显示器,然后再完善一下相关控制单元、控制装置、信号等等,那基本上就可以数控机床的硬件部分了。

    软件方面也就是程序,陈国华上辈子就是程序员,玩这个更加没问题了。

    因此,他想要捣鼓出一台数控机床,比如数控铣床,那就必须得有上面说的这些硬件才行。

    “快了,你问这个干嘛?”

    夏培肃好奇不已,陈国华却摇摇头,没有诚实地回答对方的问题。

    有了上次被拒绝编程的事儿,陈国华才懒得跟中科院这边透露自己的意图呢。

    正准备岔开话题呢,有人过来找夏培肃教授了,说是闵组长那边有请。

    见对方一脸喜色,陈国华顺嘴好奇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儿呀?

    “呀,是陈研究员啊,不好意思啊,刚才没瞧见您。”那人颇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运算器刚制造出来了,已经测试过了,闵组长他们恰好都在呢”

    听闻此话,陈国华顿时心中一动,这还真是瞌睡就给他送枕头来了。

    于是,他便跟着夏培肃,一起去了闵组长办公室那边。

    等他们到的时候,现场已经来了不少人,华院士、吴几康、王传英等人都已经到了呢。

    甚至连徐献瑜教授的身影也在,可把陈国华给看得一愣一愣的。

    前者看到陈国华的时候,顿时朝他招了招手。

    也没有上前凑热闹,而是拉着陈国华到了一旁的角落,小声聊了起来。

    “陈小子,最近干得漂亮,没丢咱们北大的脸”

    听到徐主任的话,陈国华差点没笑出来。

    “教授,我已经从北大毕业了哦,可不再是北大的学生了.”

    “咋地,你小子还想欺师灭祖啊?”徐献瑜瞬间吹胡子瞪眼,眼神带着危险的光芒,直勾勾地盯着陈国华。

    “你才离开北大多久?就敢不认自己是北大的了?”

    后者委屈不已地说道:

    “教授这可不能怪我啊,我每次去北大,校门口的警卫员还要检查我的工作证呢,我又没有学生证,特别麻烦”

    徐献瑜闻言,顿时气笑了。

    就这么一件小事儿,值得他这么说?

    学生证和工作证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再说了,拿工作证的话,人家警卫员就拦住他了吗?

    生气之余,徐献瑜也很快反应过来了:这小子难道是想重回北大?

    不对,陈国华这小子目前是夏培肃的学生,有中科院的研究员证件。

    所以让陈国华回北大读硕士,不太可能。

    “要不你来我们北大当老师?”

    豁然间,徐献瑜脱口而出,盯着陈国华看的时候,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十分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