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皇太极看到洪承畴的列阵后说道:明军有前权而无后守,可以攻破了。 杏山距离松山城约有二十里。 由于明军没有纵深防御,所以皇太极命人从锦州西面往南,在松山和杏山之间挖了三道直通大海的大壕。 壕沟深八尺,上面宽约一丈二尺,下极狭窄。 属于倒三角的形状。 人和马掉下去之后既无法立足,也没办法爬上来。 八旗兵掘完壕沟之后,洪承畴才后知后觉。 他率兵打了一天,明军未能渡过壕沟。 紧着皇太极又让阿济格突袭笔架山,趁落潮时将明军设在笔架山的粮草烧毁。 十三万明军粮草被断军心大乱,随后败北。 王永吉不想走洪承畴的老路。 可是问题来了。 如果考虑纵深防御,就得前方抽调兵力。 如此一来,正面战场的兵力就会减少。 虽然他不清楚建奴有多少兵力,但至少也有十万! 到时候明军在正面战场的兵力将会落入下风。 “该怎么办呢?”王永吉右手拄着下巴,开始思考用兵的策略。 “总督大人,”黄得功来到他面前,“大军刻日启程,粮草已经备齐,请问总督大人打算将粮草营地设在何处?” “容我想想!”王永吉皱着眉说道。 “设在杏山城如何?”黄得功问。 “不妥,”王永吉摇头:“杏山城里的内奸尚未完全肃清,如果将粮草留在杏山,一旦被建奴的细作放火烧掉,我军将不战自溃!” “塔山的情况和杏山一样,看来也不能设在塔山!”黄得功自言自语道,“宁远距离前线又太远,也不合适!” “哎!”王永吉叹了口气。 思索良久后,王永吉深吸一口气:“把囤积粮草的营地设在笔架山吧,笔架山距离我军即将攻打的松山只有不到五十里,辎重兵只需一天就能将粮草送到前线!而且笔架山在海中,海水是天然的屏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