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众人吹嘘过后,巡盐御史宋权沉声道:“既然诸位都觉得没问题,那就把盐商们聚在一起,推进捐官事宜。” “大人想怎么推进?”转运使张希周问。 “首先是捐官的资格问题,”宋权按照旨意上的步骤开始施行,“在大明朝当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对那些商人来说,如果不是朝廷出现了亏空,他们根本没机会当官。所以要给他们设置一个资格,以彰显当官的重要性。” “请大人明示。” “只有提前缴纳明年盐税的盐商,才有资格参与捐官。”宋权悠悠说道。 提前缴纳明年的盐税? 运司的官员们互相看了看彼此,然后同时点头:“没问题,要求不过分。” 大明朝当时的盐税只有二百多万两白银,平均到六个运司后只有不到四十万两。 而每个运司下面又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盐商。 再经过他们的平均,可以想象每个盐商缴纳的盐税数额之低。 “此番捐官的名额有限,为了让朝廷利益最大化,本官决定以官卖的形式进行捐官,价高者得。” (官卖是古代官府组织的拍卖会,拍卖被抄家官员的非货币资产,由此得名。) “同时为了保证公平,本官会召集南京各部的官员,镇抚司以及东厂的人监督。诸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治下的盐商,督促他们提前缴纳盐税,及时参加官卖。” “大人打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举办官卖?”有人问道。 “今天是初几?”宋权反问。 “今天是十月十七。”有人回答。 宋权想了想。 卖官的事不能拖太久。 首先朝廷有亏空,各个地方都急着用钱。 越早一点卖官,钱就能早一点送到北京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再者不能给盐商留太多的犹豫时间。 迟则生变。 但是也不能太急。 两淮运司管辖的地盘非常大,传递消息需要时间。 盐商缴纳盐税筹措买官的钱也需要时间。 第(2/3)页